先生曰:『亦是。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,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。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。此理非惟不可离,实亦不得而离也。无往而非道,无往而非工夫。』
语见“‘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’,言其上下察也。”(《中庸》第十二章)“此一段子思吃紧为人处,与‘必有事焉而勿正心’之意同,活泼泼地。”(《二程遗书》卷三,程明道语)问:“先儒说‘鸢飞鱼跃’与‘必有事’同样是活泼泼的。”
阳明说:“也是。天地之间,都是活泼泼地,无非这个道理,也就是我的良知流行不息的意思,致良知就是必有事的工夫。这个道理不但不能离开,实际上也不能够离开。处处都是道,处处都是工夫。”
203/334
夫子说『性相近』 ,即孟子说『性善』,不可专在气质上说。若说气质,如刚与柔对,如何相近得?惟性善则同耳。人生初时,善原是同的。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,习于恶则为刚恶;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,习于恶则为柔恶,便日相远了。
语见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”(《论语·阳货》)孔子所说“性相近”,孟子所说“性善”,都不是就气质上说的。如果说气质,像刚与柔怎么能说是相近?唯有性善是相同的。人初生时候,善原本是同的。但刚的气质习于善就成为刚善,习于恶就成为刚恶;柔的气质习于善就成为柔善,习于恶就成为柔恶,便会逐日变远了。
204/336
问:『人心与物同体 。如吾身原是血气流通的,所以谓之同体;若于人便异体了,禽兽草木益远矣,而何谓之同体?』